旺宏科學獎與國際科展

Posted on May 7, 2021

前言

這篇文章是為了武陵風華寫的,不過對於想要參加科展的學生應該滿有參考價值的。

內文

高二的時候,科學班的每位同學都會到大學去進行科學研究。因為我和品奕都對資訊很有興趣,所以就決定了兩個人一起到中央大學蘇木春教授的實驗室進行研究。我們研究的主題是與生成對抗網路有關,目標是希望能快速的生成出遊戲場景中的山脈地形。實驗室的研究生學長們很用心的教導我們,讓我們可以很快地把原本不熟的知識補上。我和品奕也很認真的在進行研究,每天一回到家就是打開電腦,連線到實驗室的電腦來寫程式和確認訓練的結果。

我們後來將研究參加科展,很幸運的獲得了桃園市第一名及全國第二名(第一名從缺)。在準備科展的過程中,我發覺如何讓評審在短時間內充分了解我們的作品是最重要的。就算你的作品可能優於其他人,倘若沒有詳細的介紹,評審就不會了解作品的價值,也因此得不到好的獎項。 所以在比賽前,劉思德主任就不停地訓練我們口語表達及資料統整的能力。

科展結束後,我另外參加了旺宏科學獎。旺宏科學獎分為初賽及決賽,初賽為書面的審查,僅需要提出初步的計畫及想法。而決賽則為30分鐘的現場口試。我們的作品在第一階段的時候就相當完整了,所以也就順利的入圍決賽,而在入圍決賽後,旺宏會提供兩萬元的研究經費讓入圍隊伍們繼續進行研究。

口試部分是我認為是旺宏科學獎中最有挑戰性的部分。雖然我已經參加過桃園市科展及全國科展,但是在這兩次科展中,我們只需要口語報告約5分鐘,且是直接使用海報來進行報告。相較之下,旺宏科學獎則需要報告15分鐘,還有額外的15分鐘讓評審委員詢問問題,而評審委員們都是大學的教授,甚至還有中研院的副院長,而且我認為我的口語表達能力還蠻糟糕的,所以在賽前我對於口試是相當緊張的。幸好圖書館的美慧老師同意讓我在口試前一個禮拜借用圖書館的空間,讓我有機會事前練習,也特別感謝張智閎,我從他的建議中學到了很多。口試進行的相當順利,我當下就覺得應該會拿下不錯的名次。但沒想到的是我竟然獲頒了睽違六年都沒有頒發的旺宏獎。

國際科展則是我們在高中參加的最後一個競賽,我們在國際科展前繼續改進我們的作品,讓模型可以生成不同風格的山脈地形。國際科展一樣分成初賽及複賽,初賽為書面審查,複賽則為口試。口試的部分與市科展及全國科展相同,都約為5分鐘。在賽前,我們自己預估有蠻大機會能入選國手的。但最終結果我們只拿到了四等獎,甚至不符合國手選拔資格中的一到三等獎。起初知道結果後當然是十分喪氣的,不太明白為何只拿到四等獎。但後來仔細想想後發現競賽本來就有一定的運氣成分,每個評審喜歡的主題都不盡相同。所以後來也釋懷了。

在這兩年做研究的過程中,我了解了做研究的過程及在其中會遭遇到的困難,也漸漸懂得如何去克服這些困難。在參加大大小小的競賽中,我的口語表達能力漸漸地進步,也不再害怕評審教授們所提出的犀利問題。科展的經驗帶給我的不只是名次及成就,而是永遠的人生經驗。